旅游演艺业应谨慎向前

旅游演艺业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投资人看好,被政府看好,被大众喜爱过。非旅游的大型企业、房地产商、海外资金等等都开始介入旅游产业,催生了旅游演艺的快速发展。

旅游演艺业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亮红灯、敲警钟,所以需要冷静思考,审慎前行。该行业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,但是重视问题的人太少。其问题在于:

第一,投入的规模越来越大(中国最高标准的演艺投入超5个亿都是浪费,无法对应收入)。

第二,追求数量,忽视质量。任何一个文化产品如果没有长期锤炼的精品质量,其生命力是短暂的。

第三,可怕的现实是全面亏损,811现象(80%10持平10%盈利)、二八铁率(20%平和盈利,80%亏损)。2016年旅游演出149台,实现票房是10.06亿,单台700万,三分之二的演出平均一年的收入低于700万。数据从一个角度给我们警醒,我们不得不需要冷静思考。

今天的旅游演艺业最不用担心的是数量、规模和发展的速度,而必须要重视的是如何才能使其真正实现内容健康、品质优良、持续发力和增加效益。在这样一个重新洗牌的阶段中,谁能真正接受适者生存铁律的考验,谁就是真正的优胜者。

优胜要体现在几个方面:

其一,内容健康。内容必须健康,但不完全是政治、红色的,一定是传导正面力量,是朴实的观念,同时作品表达出的三观也是社会认同的三观。

其二,品质优良。质量是品质、品味、品相三者统一。

其三,持续发力。演艺可以成为百年老店,产品定位应立足于优秀、经典的持续长久发展基础之上。

其四,效益增加。